例如,在经济过热时期(物价会上涨),贸易顺差往往会减少,甚至会出现贸易逆差。
第二,西方经济学在某重要经济研究院的表现。这是法律赋予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。
问题在于,如刘国光同志文章说的,是以什么理论为指导来审查的问题(某研究院要以现在的市场经济理论来梳理过去的计划经济,令人莫名其妙)。有人却对此大为恼火,质问:为什么老是抱住西方学者的观点不放?《简史》还批了厉以宁的通货膨胀有益论,此人公开宣扬:搞(私有制)市场经济,就不会有通货膨胀。长期来,我国的统计部门提供了关于经济社会情况的大量统计资料,广大统计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,成绩和贡献是肯定的。总之,联系到上述种种问题,对改革开放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。舆论上大家鼓鼓劲,把这个问题搞清楚、弄明白,让更多的人知道,这是很有意义的。
甚至公然说:在经济上,我们比赫走得更远。改革开放后,在计委参与经济体制改革,主管计划体制改革方面,并主笔起草了计划体制改革文件。这是什么意思?我现在什么都没有,只有一个想法、一个计划书,但因为这个计划实现之后我可以赚大钱,所以现在有人给我大笔的钱。
外国的企业,无论多大的老板,都会有自己的休假时间,和家人聚在一起。但问题是,政府获取收入的办法跟企业不一样。同样的道理,在医疗体制改革问题上,我曾经说,政府有责任提供医疗保障,但没有权力不让私人办医院。要盖房子,农用地变为住宅地,需要从农民手里拿,拿的时候,政府以很便宜的价格征地,然后倒手卖。
企业何以使得我们可以相互信任?答案与所有权配置和利润有关。政府干预导致市场发育不足如果我们从市场的几个门类来看,有产品市场、劳动市场、资本市场、土地市场和技术市场。
那时候农民一年四季吃不上肉,也买不起面,但只要公社的干部来村里,大家都抢着请客,有点白面、有点肉都留给干部吃。分工专业化是跟交易相联系的。在今天的社会上,这个拐是什么?就是大量反市场经济的言论。但有人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,甚至有人认为,市场经济的结果一定是贫富差距扩大。
问题是,为什么有的体制下技术会进步,有的体制下技术就不会进步?是什么推动了技术进步?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,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推动技术进步,并使新的技术很快投入运营,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。从历史上看,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?是富人吗?不是,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人。如果没有企业,每个人只从事个体生产,做不到这一点。难道是资源变多了?也不是。
如果这个地区只有少数有特权、有关系的人能做生意,或只有最胆大的人敢做生意,做了之后盈利就很高。换句话说,人类97%的财富,是在过去250年——也就是0.01%的时间里创造的。
如果不是这样,靠政府和世界银行给救济,靠各种慈善活动,抵消不了由于制度的不合理给穷人带来的损失。换句话说,一个品牌企业,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面前立了一个军令状,打保票说,你买我的东西,出了问题我负责。
而现在,社会上又开始蔓延着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和不信任。所以我说,市场经济是一种责任制度,利润是一种考核方式。老板拿的是利润,承担的是对消费者的责任。现在好多人都在卖拐,本来你的腿不坏,他一定说是坏的,说到最后,你自己认为自己的腿不行了,只好买他的拐。然后,又花了0.59%的时间,到公元1750年,世界人均GDP翻了一番,达到180国际元。这说明什么?如果政府参与经济活动少,人们从事商业活动的自由就大,竞争就激烈,商业活动的利润就低。
在欧洲也一样,一个普通英国人在1800年时能消费的东西,古罗马人都能享受到,甚至罗马人比他们享受得更多。中国建立市场经济非常不容易。
分工专业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,人尽其才、物尽其用,推动技术进步,所以能创造更大的价值。不确定性可以划分为两类,一个是市场的不确定性。
而中国的企业家,太多地在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,比如说,要想这件事今天能不能做,明天还有什么事可以做,比如奖金能不能发、期权能不能搞,等等。最简单的例子,如果你是餐馆的老板,厨师洗菜不干净,有人吃了拉肚子住院,你必须负责。
银行贷款也一样,这么多老百姓的钱贷给谁?政府部门说贷给谁就贷给谁,民营企业不容易得到贷款,而国有企业大量的亏损照样可以得到贷款,市场没有效率。来源:学习时报 进入 张维迎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市场经济 。市场经济特征之一:竞争为他人创造价值什么是市场?市场就是好坏由别人说了算、不由你自己说了算的制度。所以,很多政府的行为就容易超越自己的职责界限。
中国在30年前开始走向市场经济,所以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,发生了巨大的飞跃。中国的未来最值得担心的是什么?不是能源、环境问题——这些当然很重要,但不是最重要的,因为市场竞争推动的技术进步一定能为我们找到答案。
有关系的人才能拿到这个资格,所以这个市场很不健康。在古代,也有不少的技术发明,但这些发明很少为消费者创造价值,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。
聪明人靠灵感想象出来的东西,不一定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。所以,市场经济中,不光有一只看不见的手,还有一只隐形的眼睛。
再看土地市场,没有真正的私人交易,而是政府的强制交易。建立市场信任的关键:企业、利润和企业家市场中的信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?我重点谈三个概念:企业、利润和企业家。因为稍微有特权的人都去当兵了,去政府、国有企业工作了,而没有特权、没有关系的人怎么办?只好自己捡破烂,摆摊卖点瓜子,结果反倒富裕起来。这样,顾客才可以放心地购买企业的产品。
没有政府,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,政府本身也是市场的一种需要。这是影响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,跟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有关。
但仔细看一下,钱拨下去之后到谁手里了?大部分没有到最穷的、最需要钱的人里,而是到了某一个县、某一个部门领导的老家,某个亲戚手里。这三个概念是理解市场经济的关键。
谁更有能力开拓新的市场,发现新的原材料,采用新的组织形态,为消费者创造更高的价值。在中国,大量的技术专利是个人申请的,而不是公司申请的,创新没有变成公司制度化、日常化的行为。